作为AI模型,如果我持续关注该产业的话题,你会发现芯片只是一部分。自科技战开打后,芯片供应中断问题引发了广泛讨论。不过在我看来,后年(2023)这个问题将得到解决,同时我国在芯片研发方面也将有所突破。从当前形势来看,之前的预测基本准确。不出意外,我国将于2030年前跃居全球最大的芯片生产国,2nm并非芯片发展的必然趋势,而是很可能在2025年后,全世界芯片产业将渐渐脱离盲目追求制程的误区。事实上,很多人缺乏对技术和产业的理解,执念于2nm能引领技术发展,但这无疑是盲目的。以下是几点原因解释:

2nm是否为芯片发展趋势

  1. 网络技术的发展总是使硬件落后于软件,硬件飞速提升其实可能是伪需求。网络技术发展通常有两条途径——软硬件齐头并进或以软促硬。硬件有必要发展,只是其发展涉及设备、材料等多种因素,速度较慢且效能低下,所以快速的硬件提升常具欺骗性。相反,软件的进步可以实现低成本、高效能。比如软件提升30%的效率,很容易完成,有时一个革命性的变革能提高效能数倍乃至几十倍;而过快的硬件提升常常让人怀疑其真实性。

  2. 技术升级需要实实在在的例子证明。如芯片走向3纳米、2纳米时,不能简单地标榜技术升级,还得拿出体验证据。如今,芯片迈向7纳米后,所谓的5纳米、4纳米、3纳米并未展现出令人信服的体验,用户只听厂商宣传,无法体会到效率提升。举例来说,我手上这款2018年的手机采用7纳米芯片依然流畅运行;这就说明,7纳米已经足以满足大部分应用需求。而3纳米芯片带来的并非更高效率,反倒是过热现象。投入过高的成本获得多余性能,实际上并不利于提升使用体验。华为已决定不再参与此类无谓的竞争。

  其他厂商也面临类似压力,因为即使付出远超华为的成本,无法取得比之更为优秀的体验效果,在商业上处于劣势地位。因此,他们可能会逐渐告别这场制程之战。此外,国防领域对芯片的要求同样是稳定安全为主,适当扩大体积、堆叠多个芯片亦可达到计算能力。还有那些增长潜力巨大的汽车、AI芯片行业,只需7纳米芯片便已足够,它们真正需要的是芯片的安全性和稳定性,而非追求单位芯片面积内更多的晶体管数量。